“端午” 一词,最早可追溯至晋代周处的《风土记》 ,书中记载 “仲夏端午,烹乌角黍”。“端” 有 “初始” 之意,因此 “端五” 即 “初五” 。又因按照历法,五月恰为 “午”月,久而久之,“端五” 逐渐演变成了 “端午” 。在华夏大地的传统节日谱系中,端午节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,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。每至农历五月初五,粽叶飘香,龙舟竞渡,人们以各种方式欢庆这个古老节日,延续着千年来的文化传承。
端午节气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缩影,它既是对自然节律的尊重,也是对人文精神的传承;既是历史记忆的延续,也是现代生活的文化滋养。在当代社会,端午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传统节气与节日的范畴,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,以及连接过去、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。
|